C缘网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[谈古论今] 赵襄子:瓜分春秋第一强国

向下

[谈古论今] 赵襄子:瓜分春秋第一强国 Empty [谈古论今] 赵襄子:瓜分春秋第一强国

帖子 由 eyke0519 周四 8 十二月 2011 - 1:01

赵襄子:瓜分春秋第一强国


  提起赵襄子,不得不提到一个刺客,他叫豫让,就是那位说出了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的忠义之士。

  

  公元前的某一天,豫让第二次刺杀赵襄子失败。被俘之后,豫让自知罪不可免,但为报赵襄子杀主之仇,他竟然要求对方解下身上的衣服,让自己以剑刺之,算是报仇了。令随从亲兵想不到的是,赵襄子居然同意了这个荒唐的请求,一幅大度惜才的样子。

  
  豫让为什么一定要致赵襄子以死地?赵襄子又是个什么样的人?这一切的一切,还得从赵襄子所生所长的晋国说起。
  

 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
  

  从晋文公文修武治开始,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实力最为雄厚,称霸时间最长的“超级大国”。此外,晋国还有一个最为引人瞩目的“六卿”制度,赵襄子就出生在末期“六卿”中的赵家。

  

  赵襄子名叫毋恤,他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“赵氏孤儿”。毋恤的母亲是赵简子赵鞅的侍妾,又是北方翟人的后代。在那个以正室夫人为尊长,以北方少数民族为鄙夷的时代,谁会看得上毋恤这个公子呢?

  

  不过世事难料,这个名分最低,其貌不扬的赵毋恤,生来敏而好学,与其他同父异母的纨绔大不相同。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看在眼里,明在心间,善于相面的他在赵鞅面前极力推举毋恤。赵鞅开始并不喜欢毋恤,听了子卿的话,他才开始注意起这个孩子来。

  

  诸子长大成人后,赵鞅准备考考他们。他说:“我在常山藏了宝符,你们去找吧,找到的有赏。”于是诸子纷纷骑马前去常山寻宝。忙活了半天,谁也没找到宝符,悻悻而回,只有毋恤声称找到了宝符。赵鞅问道:“那你说说看,宝符什么样?”毋恤说:“常山就是宝符,父亲想吞并代国已经很久了,只要凭借常山之险攻代,代国一定会投降归赵。”赵鞅一听,高兴得不得了,他顿时觉得毋恤才是最明白自己的儿子,子卿果然没有看错人,他的的确确是最合适的赵氏继承人。不久,赵鞅就废掉原太子,拥立毋恤,毋恤终于如愿以偿了。

  
  吞并代国,初试锋芒
  
  公元前458年,赵毋恤接替去世的赵鞅,成为晋卿,史称赵襄子。
  

  刚继承父业,丧服还穿在身上,赵襄子就开始着手吞并代国。但是,代国在当时还是一个强国,父亲赵简子一生都想将代国据为己有,临死也没有成功,赵襄子又怎能轻易征服?赵襄子没有按常规套路出牌,他思前想后,琢磨出一条毒计。

  

  原来赵襄子的姐姐是代国国君的夫人,凭着这层关系,赵襄子表面一幅亲切友好的态度,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。有一天,赵襄子突然登临代、赵交界处的夏屋山,设下宴席,约请代国国君。头脑简单的代国国君没有多想,便来赴宴。谁知赵襄子早已设下陷阱,席间,趁代君不备,厨师们忽然用长柄铜勺击杀代君和随从,代君当时便“脑涂地”而死,仁厚的代君就这样被自己的小舅子残忍地杀害了。

  
  国君一死,赵襄子就发兵伐代,趁机吞并了代国。于是,赵襄子以一个积虑已久的阴谋害死了姐夫,完成了父辈的梦想。
  

  当然,死的不只有姐夫,还有他的姐姐,在听说弟弟做下这样的事情之后,代君夫人哭得呼天抢地,悲愤地拔出头上的簪子,自刺而死。
  

  姐姐的死并没有使毋恤停下扩张的脚步,相反,他向着另一个征服目标挺进了。
  
  除了政治,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打动毋恤了。

  
  克强敌绝地反击
  
  毋恤的下一个目标是知瑶,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。
  

  当时的晋国,经过几轮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,只剩下知、赵、魏、韩四个卿族最大。而知瑶又是各家族中权力最大,实力最强的。由于位列四卿之首,因此世人都称他为知伯。

  
  知伯为人蛮横、贪婪,也许这也是他与赵毋恤结怨的原因之一。
  

  赵简子在世之时,毋恤与知伯就有过节。这件事还要上溯到知伯率军攻打郑国之时。
  

  当时还是太子的毋恤代替生病的父亲出征,在军营中,知伯让赵毋恤陪酒,不仅言语侮辱,而且强令左右给毋恤灌酒,遭到拒绝后,竟将酒杯扔到毋恤的脸上。随从、亲兵得知毋恤受辱之后,都表示拼了命也要杀掉知伯,毋恤却说:“主父之所以选我做继承人,恐怕也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吧。”

  
  小不忍则乱大谋,那时的知氏实在太强大了。
  
 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,但是知伯和毋恤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。

  

  成为赵襄子的毋恤,还是躲不过知伯的霸道。越来越膨胀的知氏家族没有一点收敛的意思。公元前455年,知伯以恢复晋国霸业为名,伸手向韩、赵、魏索要领地各一百里,魏、韩畏惧,答应了,赵襄子也畏惧,但是拒绝了。

  
  这一下,知伯终于有了口实,他以分赵为诱饵,拉来韩、魏军队,发动了旨在灭亡赵氏的军事行动。
  

  赵襄子自知实力不济,但又不得不应战,于是,他退守到自己的根据地晋阳,厉兵秣马,以待强敌。
  

  知、韩、魏很快便来到晋阳城下,将这座城围得水泄不通。三个月的强攻,知伯没占到一点便宜,后来,他切断晋阳与外界的一切联系,掘开晋水淹城,使得城墙只露出水面三四尺高,城中“悬釜而炊,易子而食”,而且这一围就是三年。

  
  在这水中泡三年,且物资匮乏,粮草不济,属下臣子个个都生了叛逆之心,开始对主上不敬,换了一个庸主,恐怕早就投降了。
  

  可偏偏赵毋恤有一份超常的韧劲,你围三年,我自岿然不动。不仅不投降,反而待时以动。
  

  一天夜里,赵襄子秘密派出张孟谈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,晓之以“唇亡齿寒”的道理。其实张孟谈论的,正是魏桓子和韩康子所担心的:以知氏之贪婪和强悍,区区一个赵,又怎么能满足其胃口,一旦赵亡,魏、韩便缺少了制衡强敌的一个帮手,只能束手待毙。况且知伯先前屡屡欺侮魏、韩家臣,傲慢嚣张,残忍蛮横,实在难以亲近和信任。于是,魏、韩、赵三家约定共同讨伐知伯,事成之后三分其地。

  
  知伯家臣看出了猫腻,多次提醒主上要谨慎提防,知伯却毫不在意,依旧自信满满。
  

  后来的一天夜里,知伯在睡梦中惊闻魏韩反叛的消息,然而为时已晚,赵襄子身先士卒,率军大破知伯军队。
  

  知伯身败被杀,所属领地皆被瓜分,知氏一族惨遭屠灭。
  

  报了仇,灭了族,赵襄子还嫌不够,他命人将知伯的头涂上漆,做成饮酒用的酒具,如此才能稍稍解恨。
  

  可以想象,忍辱负重时的毋恤,不知对仇人知伯还有多可怕的想法。
  

  从赵襄子联合魏、韩灭亡知氏一族开始,晋国便进入了被三家瓜分的时代。
  
  缘何为刺客落泪?
  

  知伯死后,赵襄子成为势力最强的一个宗主,知氏原来的门客纷纷投入赵襄子门下,期望得到重用。只有一个人例外,他就是豫让。
  

  与豫让的交锋,彰显了赵襄子的另一面。
  

  豫让第一次装成刷厕所的犯人,想在赵襄子如厕时杀了他,谁知赵襄子第六感觉异常灵敏,刚进厕所心脏就噗噗跳个不停。派人搜寻过后,搜出豫让深藏利刃,欲图不轨。赵襄子知道他原是知伯的门客后,反而大加赞赏,夸他有情有义,为天下贤人,竟然将他放了。

  

  哪知豫让矢志不移,回家后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,天天只想着报仇,连妻子都不认识他了。后来豫让终于计划好在一座桥下埋伏,只等赵襄子骑马前来,一刀结果了他。谁知天佑赵襄子,马刚上桥头便受了惊,赵襄子派人一查,又是豫让。于是就有了篇首的那一幕。

  
  豫让被发现后,赵襄子仰天长叹,泪流满面,他只想知道,豫让为何只对知伯忠心耿耿?
  

  豫让说:“其他宗主对我像一般人,所以我也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。可是只有知伯待我如同国之栋梁,所以我也要像国之栋梁那样报答他。上次国君放了我,天下没有不称国君贤明的,但是忠臣有为名节而死之义,我知道今天罪当伏诛,但是我希望得到您的衣服,砍几下,也算圆了报仇的心愿了。只有这样,我才死而无怨。”

  
  赵襄子遂其所愿,豫让“拔剑三跃而击之”,大喊一声“泉下无憾”,便伏剑自杀了。
  

  为达目的,不惜杀亲的赵襄子,为何会为一个刺客而流泪呢?恐怕,这只是他利用豫让演出的一场政治秀吧。赵襄子从此居然也多了个仁义贤君的美名。
  

  在赵氏立国的过程中,赵襄子和父亲赵简子的业绩居功至伟,二人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和丰功伟绩,也被后人合称为“简襄功烈”。
  
eyke0519
eyke0519
Admin

帖子数 : 10619
注册日期 : 08-12-15

http://eyke.1erc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